2018年2月底,上海交大关闭校园BBS“饮水思源”的外网访问端口。该帖登上了当日十大热门话题榜首,却愈发衬托出大学BBS的衰落,因为当天的“最热门”仅有两篇回帖。
一位校友发帖,用“一下子像一个被母亲遗弃的孩子,每每想起此时,心里难受”来形容自己的心情,毕业多年,他一直通过BBS来关心母校的发展。该帖登上了当日十大热门话题榜首,却愈发衬托出大学BBS的衰落,因为当天的“最热门”仅有两篇回帖。
2018年3月3日,在夜间高峰时段登陆复旦大学“日月光华”BBS,实时上站人数仅为474人,而辉煌时期的最高上站人数曾为1.04万。
从1995年清华大学“水木清华”BBS的建立开始,国内高校BBS经历了20世纪末的快速崛起,在新世纪的头十年迎来了自己的全盛时代。而后,在人人网、贴吧、微博等新事物的冲击下,高校BBS颓势尽显。
现在,又一个十年即将过去,人人网、校园贴吧也已日渐冷清,当我们谈论起大学生的舆论广场时,想起的似乎只有知乎被称为“清华BBS”的吐槽。
曾经的大学BBS,为观点的交锋提供了一个合适的场所,在校内舆论和大众媒体之间建立了缓冲带。如今散落在各个社交软件的大学生们,依然讨论着社会事件、校园热点,依然编织着自己的兴趣圈,却再也很难找到一个有归属感的阵地。
大学BBS的消亡,其实也是一个时代的落幕。
源起
中国教育网BBS起源于1994年曙光站,1995年8月水木清华BBS成立,此后两三年间,国内许多重点院校都建立了自己的BBS,北大一塌糊涂、南大小百合、上海交大饮水思源等成为高校学生活跃的聚集地。
那个年代,电脑还是奢侈品,“信息高速公路”是个热门的词汇,校园网刚刚开通不久,大部分寝室都还没有连通。清华在其东主楼新建了计算机开放实验室,划卡进入,每小时收费一元。上海交大在包玉刚图书馆三楼购置了一批计算机,常常可以看到学生排长队等待分配机位。
BBS作为具备强大交互性和资讯量的新鲜事物,迅速占领了机房的屏幕,大家在去机房的路上互相打招呼,讨论今日的十大话题,以兴趣、话题为依据划分的上百个版面,几乎囊括了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。
年轻人聚集的地方自然会形成不同的圈子和阵营,对于校内校外的事件,人们开始在BBS上讨论、思考、发表观点。监管的力量还未太关注到互联网的这一角落,新奇的事物、认知之外的世界以及更广阔的生活开始改变着大学生的观念。
这一时期的BBS也在一定程度上记录了九十年代年末的民族主义思潮。
1996年,日本右翼势力登上钓鱼岛,非法修建灯塔设施。9月18日,许多BBS讨论钓鱼岛问题出现过激言行,北大阳光创意站和曙光站暂时关闭,水木清华关站一天。
1999年5月8日,北约空袭南联盟,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遭遇美国袭击,举世震惊。大家纷纷涌到BBS的相关版面去讨论这件事情。
当天下午,复旦的学生聚集在学校相辉堂前喊口号抗议北约,“日月光华”站务委员会专门开设anti_NATO(抗议北约)版,临时任命两位版主。
而在北京大学电教中心的机房,前来上网的大学生明显增多。水木清华站则因访问量激增,www方式于5月19日限时段访问。
从个位数的用户到在线人数破万,没有盈利需求的高校BBS在早期的蓝海中迅速攻城掠地。伴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的逐渐普及,这一最初的互联网社交形态开始与联谊、周末舞会等传统活动并列,成为大学校园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。
黄金时代
2003年前后是高校BBS发展的黄金时期,硬件设施逐步完善,注册量、访问量与同时在线人数也都大幅提高。BBS扮演着资讯门户、社交工具、文学网站等信息交互的多重角色,有着大量空闲、热血以及荷尔蒙的大学生聚集在此指点江山、抒发情感、寻找归属感。
彼时的“十大热门”相当于现在的微博热搜了,只是更加垂直与细分,更贴近校园生活的场景。舆论聚集的地方,自然会引来学校的重点关注,早期的关注以良性互动为主。
2006年底,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杰接任上海交大校长,他选择BBS来树立自己的“亲民”形象。2007年1月8日,张杰用自己的账号发了一篇帖子《致广大站友和同学的一封信——-from张杰》,三小时后登上当日十大榜首,十二小时后回帖达到620篇。
当时引发的讨论,与微博初期名人入驻所带来的话题性相同,距离感的消失自然带来了亲切感。同一时期,许多高校的校园官方部门也入驻了各自的BBS版面。
2003年非典时期,北大未名BBS开设了非典型肺炎(SARS)临时版面。北大红十字会在BBS上在线答疑,心理学系老师在线上解答非典期间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。
2007年根据当时的校历,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的寒假从1月25日开始,2月25日结束。2月25日是正月初八,对于很多外地同学来说,意味着初七或初六就得离家,不仅火车票难买,春节期间的许多活动也未完成。
从2006年年底开始,就不断有学生在饮水思源BBS上发帖呼吁——要寒假延迟,相关主题几次跃上十大热门,但改变校历并没有先例。不久,学校公布了放假通知:开学比校历标示的日期晚三天。许多人认为这是“十大热门”的一次胜利。
校园官方入驻是BBS影响力扩大的体现,也成为后社交2.0时代官方设立账号的操作范本。与此同时,校园KOL开始在小范围内引领风潮,各所学校大概都会有几个“神级”的ID被人所熟知。
大学的网络文化从启蒙逐渐走向成熟,新鲜感还未退去,竞争对手也还没有出现,高校BBS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隐秘而安全的空间。他们组织版聚,举办周年站庆,共同用心维护整个社区的发展。这一时期的用户往往在毕业多年后,仍然保留着登陆BBS浏览的习惯,可能是对青春与校园生活的怀念,可能也是对那个共同经历过的时代的怀念。
黄金时代下的2005年,也为中国社交文化的演变埋下了一个伏笔。那一年,教育部要求大学的BBS必须向实名制下的校内交流平台改造,并且由官方管理。那一年,王兴的校内网开始上线运营。
回归
每年9月新生入学时,都会收到各种各样的指南与手册。在校园资讯获取这部分,从教新生如何使用BBS,到推荐值得关注的人人主页,再到现在的校园热门公众号排行,正好构成了校园网络社区的进化史。
高校BBS的衰落最直观的就是“日平均上站人数”的骤减,老用户逐渐离去,新用户不再加入,“十大热门主题”被实习兼职、二手、鹊桥等帖子占据,很难再看到热烈的讨论。
2008年以及之后的几年,是人人网的全盛时期,大学生对这个更新鲜的SNS社交平台充满兴趣。校园的边界被打破,在BBS上火过的帖子搬过来能更大范围的传播一遍,校园KOL也得以走出校门,成为更大范围下的红人。
而许多校园BBS的功能和界面仍然保留了最初的样子,telnet的操作相对来说也已太过繁琐。于是BBS虽然依旧热闹,却无法吸引到新用户来一起热闹,活跃人数逐年下降。最终和人人网一起,在移动互联网的冲击下,轰然倒塌。
事实上,人人网倒塌后,至今没有一个合适的大学生社区。但需求还在,只是被分流到了微博、微信、贴吧、QQ空间、知乎等地方,甚至还有些短暂回流到了BBS上。
正如之前所说,这些社交平台要么太封闭,无法通过弱关系的连接发出共同的声音,要么太开放,没有舆论的缓冲带往往让问题集中暴露,矛盾迅速激化。一切似乎也在不可避免地走向娱乐化。
娱乐没有什么不好,只有娱乐就太糟糕了。大学BBS走过二十多年,带着它的优点与缺点一起,潜伏了起来,它仍然背负着高校舆论广场的期望,却无法忽视转型的重重困难。
北大未名BBS作为目前仍较为活跃的大学生社区,一定程度上归功于其Web体验的与时俱进,依然有很多优质内容产出,十大热门还保持着影响校园决策的威力 以及对社会事件的讨论热情。同时运营团队也做出了移动化的尝试,可以在首页看到安卓客户端的下载链接。
今天,当我们谈论起大学BBS时,潜台词里带着对青年声音越来越小的疑惑。大学BBS的消亡,是社交形态演变的结果,也是一个时代的落幕。
下一个校园社交的时代,会是谁来引领呢?
作者:二月十三(ID:shayne_light)